導(dǎo)讀:歷史及傳說:母親湖和格姆山 摩梭人的阿注婚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 摩梭人世代居住在云南省寧蒗縣和四川鹽源縣交界處,金沙江拉伯,四川木里縣等地,是瀘沽湖周圍土著民族之一,湖
歷史及傳說:母親湖和格姆山
摩梭人的阿注婚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 摩梭人世代居住在云南省寧蒗縣和四川鹽源縣交界處,金沙江拉伯,四川木里縣等地,是瀘沽湖周圍土著民族之一,湖東岸四川的摩梭被劃歸為蒙古族,西岸云南的摩梭被劃歸為納西族,云南以居住于永寧壩子周圍為主; 摩梭人有獨立的語言-摩梭語,摩梭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,摩梭人無文字;摩梭古稱 “摩沙”,“磨蠻”,“磨些蠻”,“麼娑”,“摩些”等,又自稱“納”,
“納日”,在《華陽國志》,《三國志》,《后漢書》,《元史》等古籍中均有記載;其族源屬于我國古代游牧民?族古羌族,其中最古老的一支“氐羌”,約兩千多年前從甘肅及四川西北部遷移到瀘沽湖周圍居住, 到漢代以后在“定窄縣”居住 ,即現(xiàn)在的鹽源縣,如:《唐書》中記載的“東女國”就是描定摩梭人的祖先, 摩梭現(xiàn)存總?cè)丝趦H有三萬多人,與五十年代相比,人口總的變化不大。
大美瀘沽湖(圖片來源:漂漂美術(shù)館)
在摩梭人心中, 瀘沽湖是她們的母親湖(“謝納米”),獅子山是她們的女神山(“格姆”),所有大的東西都是女性的,這是摩梭文化女性為中心的生動體現(xiàn); 關(guān)于母親湖和女神山,有許多動人的傳說:在很久以前,瀘沽湖只是一塊低洼的盆地,那里有九個村寨,周圍都是莽莽森林,土肥草美, 糧豐物盛,西面獅子山腳下的山巖下,有一個涌泉之洞,終年四季,清澈的泉水從這里流出; 有個放牧的啞巴每天帶著午餐粑粑在這里放牧,渴了就在這股泉水里喝上幾口, 有一天,洞里不出水了,他很奇怪,一看,原來是一只大魚堵在洞口,啞巴抽出腰刀割下一塊魚肉燒著吃了,第二天,魚身上被割去的地方又長復(fù)原了,從此,啞巴不再從家里帶食物,每天割的魚肉剛好夠他一天的飯食,時間一長,村里人見啞巴不帶食物出門,仍然長得紅光滿面,不禁感到奇怪,問啞巴卻說不出來,便尾隨他看個究竟,一見到洞口那條大魚,貪婪的人們便想拖回家中享用,于是趕去了九架十八頭牛,架上抬桿, 用九根繩子設(shè)法套住魚,拼命往外拉,魚被拖了出來,但災(zāi)難也隨之發(fā)生了:大水從洞口洶涌而出,頃刻間淹沒了所有的村寨,也淹沒了所有人畜, 整個盆地成了一片汪洋,形成了今天的瀘沽湖,這時唯有一個正在喂豬的母親, 見大水滾滾而來,她急中生智,把一對兒女放進豬槽,使這對兒女逃脫了災(zāi)難,得以幸存,后人為了紀(jì)念這位勇敢而智慧的母親,把瀘沽湖稱為母親湖, 并一直沿用這種豬槽狀的獨木舟至今, 就是我們大家游湖坐的"豬槽船";這個故事實際是在寓意人類與大自然的關(guān)系,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(fā)要有節(jié)制,貪婪過度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。
宗教及節(jié)日
摩梭人信奉兩種宗教, 藏傳佛教和原始的達巴教。大約在公元十三世紀(jì)(1276年)藏傳佛教傳入永寧地區(qū),永寧瀘沽湖地區(qū)主要是信奉黃教,現(xiàn)在藏傳佛教已經(jīng)摩梭本土化,與藏佛不同, 喇嘛們平時只住在自已家里, 逢有佛事時才到寺里去,摩梭人家里都有一個經(jīng)堂,供家人日常朝拜,摩梭大家庭中如果有兩或三個男孩, 必送一個進寺院當(dāng)喇嘛,終身供奉佛主,一般喇嘛是不能走婚的,但也不是一成不變,永寧瀘沽湖地區(qū)黃教寺院主要有扎美戈寺, 里務(wù)比寺等,在美麗的謝瓦娥島上出生了摩梭人自己的活佛-西藏第三大寺哲蚌寺的第五世轉(zhuǎn)世措欽活佛--洛桑益史活佛, 還有很多摩梭藏傳佛教弟子到拉薩甚至到印度去學(xué)到“格西”等高位,摩梭人是最尊敬喇嘛的,每家以去拉薩為向往,以有喇嘛為榮,喇嘛在摩梭的日常生活和重大節(jié)慶儀式中起著重要作用。
在喇嘛教傳入摩梭地區(qū)前至今,摩梭信奉一種原始宗教:達巴教,但喇嘛教占統(tǒng)治地位,比達巴教更普及, 喇嘛教和達巴教在摩梭人的重大節(jié)慶活動中都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,他們共同存在, 有機的互相滲透友好相處,兩者都已本土化,但達巴無論從人數(shù)還是出席活動的機會及經(jīng)濟上,都有無法與喇嘛相比。
感謝您來到昆明國際旅行社網(wǎng)站,文章有用可以收藏或分享這個網(wǎng)頁,可直接復(fù)制: 原標(biāo)題:瀘沽湖摩梭人走婚|摩梭人的阿注婚|瀘沽湖畔的摩梭人 http://www.horizonlinepublishing.com/zixun/yunnanluguhu/21677.html 然后轉(zhuǎn)發(fā)好友,讓大家知道這個瀘沽湖旅游資訊吧!如有發(fā)現(xiàn)侵權(quán)可以直接聯(lián)系站長為您刪除。
|